“扁担经济”挑出致富路——陶家屯镇劳动力转移融入长春纪实

来源:公主岭新闻网 作者:Cn0434.Com 人气: 发布时间:2017-10-10
摘要:背景:陶家屯大筐队,形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,最开始是由该镇同庆村两户村民从卖鸡蛋发起,在他俩的带动下形成了现在产业大军。通过大筐队衍生出其他行业,如建筑工人、一汽勤杂人员等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,大筐队衍生出来的从业人数在2000余人,全部在
       背景:陶家屯“大筐队”,形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,最开始是由该镇同庆村两户村民从卖鸡蛋发起,在他俩的带动下形成了现在“产业大军”。通过“大筐队”衍生出其他行业,如建筑工人、一汽勤杂人员等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,大筐队衍生出来的从业人数在2000余人,全部在长春就业。“大筐队”发展至今,也使该镇成为劳务输出大镇,为长春的人力资源和“菜篮子”提供了保障,也为公主岭市实施“建设‘三带’、融入长春、富民强市,建设幸福美好公主岭”发展战略作出积极贡献。通过银行部门了解到,“大筐队”队员及衍生出来的其他行业人员每年在陶家屯镇的银行存款高达5.1亿元,人均存款超过2万元。
        天刚放亮,陶家屯镇最有名的“大筐队”队员们用一根70厘米长的扁担,挑着两只柳树条编的筐,揣着小小简易称,坐上拥挤的“小逛荡”出发了。
        在陶家屯火车站,“大筐队”密密麻麻地挤在进站口,等候全镇惟一停靠的一列火车,俗称“小逛荡”。
        58岁杨洪喜个子不高,长时间挑筐使他的身体有些佝偻,他斜靠在进站口护栏边,一口馅饼一口矿泉水地吃着早餐,他的脚下是两筐新摘下来的李子,还有一些豆角。“我每天3点就起来摘水果,那时天还没亮,需要打着手电才能看清,摘完之后骑自行车45分钟赶到火车站”。杨洪喜家住陶家屯镇石柱沟村,距离镇上6公里。“我30岁左右就开始干这个,靠这个养活家里4口人,夏天卖水果,冬天卖田鸡、泥鳅等水产品,每天净赚200多元。”老杨一脸欣慰地说。
       王淑英也是“大筐队”的一员,今天她带了大约70公斤的货,有李子、癞瓜、海棠果,“我干这行10多年了,孩子上大学、娶媳妇的钱都是干这个挣来的”。
        来自黑林子镇李学坊村的白玉龙今年49岁,是“大筐队”惟一一个外乡人,10年前听说“大筐队”的事情,便跟随而来,“当时家里有个不成规模的小果园,也没人来收购水果,于是就开始了挑着大筐卖水果的日子,算下来收入还是不错的。”白玉龙说,“我卖的都是自家产的李子,一年能卖两个月,其余时间除了种地就是在家养牛。”
        6时35分,“小逛荡”准时进站,“大筐队”犹如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地进站上车。列车上人流拥挤,有的只能在角落里或者过道上站着或蹲着。杨洪喜找了一个车厢接头的地方,放下筐,坐在扁担上,“现在‘大筐队’作为一种产业已粗具规模,也不耽误种地,真是一举两得啊!”老杨笑着说。



 
  时间久了,连车上的列车员都认识了他们,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,并叮嘱他们上下车要注意安全。
  
7时27分,火车到达终点站长春。一下车,他们便挑着百斤重的货物健步如飞,迅速淹没在城市的人潮中。

 

 
       在长春市辽宁路一个胡同,老杨将筐放在一个不影响行人及交通的路边,开始售卖。
 

 
       他们从不吆喝,坐在一边等待顾客前来,为了不影响老杨生意,我们只能远远地拍摄。10分钟后,第一位顾客买了5块钱的李子,之后没有人购买,老杨略显焦虑,起身挑起大筐又去了下一个地方,几分钟后走到了杭州路,几个同伴早已占满了位置。
 

 
      老杨又继续前行,他无暇欣赏周边美景,一心只想着尽早卖完回家。在科技城步行街,老杨找了个位置,将筐一字排开,这里人流密集相对好卖一些,不一会儿,一个小商铺的老板便买了1公斤豆角。“以前一上午就能卖完,这两年有时候得卖到下午4、5点钟。”老杨怅惘地说。
      又有顾客来,尝了两个李子后,随手将果核仍在了地上,老杨默默将果核装进垃圾袋,投放到附近的垃圾箱。“到哪儿都得守规矩,现在都在争创文明城市,我们既然融入到这里,也得爱护这里的环境。”老杨说,“咱们的李子经得住品尝,只有尝过后才知道是好东西。”

 
        10时,老杨的货仍没卖出多少,“干这个没有什么诀窍,除了坚持就是不停地走。”老杨又换了一个靠近步行街里边的地方,还没等放下筐就有人来买,老杨热情地招呼着,在这里卖得还不错。

 
       “这些水果都是他们自家产的绿色食品,没有农药,吃着放心,每次过来我都会买一些。”长春市民袁桂琴说。
 

 
       中午时分,卖了约有一半水果的老杨蹲在地上惬意地数着钱,“我们没有过多的要求,只希望通过双手勤劳致富”。突然,电话响起,每天这个时候老伴儿都会嘘寒问暖,此时是老杨最幸福的时刻。

 
        老杨说:“我们中午基本不吃饭,等卖完回家吃。”每天,他们省下吃饭的钱用来乘坐“小逛荡”,即便早卖完也要等着坐下午6点多钟的“小逛荡”回去。“‘小逛荡’车票3块钱,大客车12元,每天车费能省18元,一个月下来可以省540元,整个队伍就能省下十几万。”老杨说。
  
“无论刮风下雨,火车站转三圈”,这是他们行业的一句俗语,记者初步算了一下,他们每天平均要走近20公里以上的路,多年来,行走的路程可想而知。
  
出了步行街,老杨又走了5个地点,在接近16时,老杨的货物全部卖完,擦了擦汗,收起筐和扁担,又匆匆回到火车站,等待“小逛荡”返程。
  看着他们疲惫的背影,敬佩之情油然而生,他们用坚强的脊梁挑起了生活,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,挑出了一支生命力极强的产业大军。夕阳将他们的背影拉长,也将他们的幸福拉长,迎接他们的又是一个崭新的明天。
  “我镇‘大筐队’形成历史较早,是自发的群众组织,缺乏系统的管理,针对这个现象,镇里正在积极筹划,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必要的监管,打造一支素质高、能力强的产业大军,形成真正的致富力量,争取把陶家屯镇建成长春市的‘菜篮子’和人力资源基地。”该镇副镇长陈东雷说。
 

责任编辑:Cn0434.Com
首页 | 资讯 | 关注 | 玩乐 | 吃喝 | 企业 | 房产 | 时尚 | 生活 | 图片

魅力岭城 版权所有 Power by Cn0434.Com 技术支持:阡陌网络

ICP备案 :吉ICP备10200767号-8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22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