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世桃花源

来源:公主岭报 作者:郭凤杰 人气: 发布时间:2017-09-29
摘要:泥墙草屋土路,玉米饼子糊糊,割草挖菜喂猪,兀兀穷年,仍然难以自足。70后的农村娃,伴着苦难成长,所以,陶渊明笔下那片桃花盛开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屋舍俨然的桃花源便长居于心中,成为遥不可及的理想圣地。 历史的长车碾过岁月的辙,40年的蜕变,以往
  泥墙草屋土路,玉米饼子糊糊,割草挖菜喂猪,兀兀穷年,仍然难以自足。70后的农村娃,伴着苦难成长,所以,陶渊明笔下那片桃花盛开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屋舍俨然的桃花源便长居于心中,成为遥不可及的理想圣地。
  历史的长车碾过岁月的辙,40年的蜕变,以往贫困的乡村已然旧貌换新颜:清一色的砖瓦房,窗明几净;清一色的水泥墙,整齐干净。人文的修饰,去掉了几分自然的芜杂,平添了许多文明的气息。这里虽然没有夹岸数百步的桃花盛开,但是,碧云天,青纱帐,千顷碧浪,浪上稻花香,此情此景便足够激起诗情万丈。更何况水映斜阳蟹自游,小桥流水,庭院笑语稠!
  这便是我身居的美丽乡村——南崴子。
  轻轻的徜徉于田埂间,任九月的和风拂面。满目的金浪绵延,似金蛇舞向天边。深呼吸,嗅一嗅芬芳的稻花,无意间,瞥见田中的螃蟹目中无人地横行着,挥舞着钳子在向入侵者宣告:这是属于它们的一片天地!这一幕,想来已经被田间的摄像头记录下来,成为那边监管水稻长势的农人的一抹浅笑素材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,在自己的土地上躬耕了几辈子,可曾想到:如今竟然能够坐在炕头上,掌控田间一切;可曾想到,透过那微小的 “猫眼”,竟然能够看到水稻长叶、拔节的全过程!可视农业,让农民开了眼界,更让田间管理成为乐趣。稻田养蟹,让稻蟹互补,让农民的腰包更鼓!
  沿着连接道路和农田的玲珑小桥,踏上平坦的水泥路,路旁树下,整齐的麦子迎风起伏,漾起道道绿波。宽阔的文化广场中,各种健身器材立在四周,尽情发挥着自身的作用;中央开阔处,已然舞起了农民们喜爱的大秧歌。秧歌队伍中,上至七旬老人,下至蹒跚学步的幼童,无不乐在其中。没有羞涩、没有扭捏,尽情随着舞曲跳动;没有嘲笑、没有讥讽,尽情搽脂抹粉穿绿着红!压抑了几十年的文艺细胞又活跃起来,荒芜了几十年的精神家园又丰富起来。尽情跳吧!赶上好时代,让老人们把迷失在温饱岁月中的青春重新找回来!尽情舞吧!享受新生活,让年轻人在欢快的舞曲中舞出新农村的新面貌!
  坐在村头凉亭中,让古色的木亭将自己掩映其中,听笑声朗朗,赏翠浪千重,嗅芳香阵阵,何其惬意!日暮黄昏,路灯盏盏,点亮了乡村,更点亮了心路。恍惚间,觉得自己已到达陶公根植于我们心中的那片桃花源地。不,相比之下,而今的乡村比那片桃源更多了几多繁华,几多昌盛,几多祥和,几多优越……想必当年陶公也未必想到世间竟会有今日之盛世桃源吧!
  故乡的旧影渐行渐远,但是褪去的只是贫穷和残破。冲破岁月的茧,而今如彩蝶般绚烂于眼前的仍旧是贡米飘香的乡村,仍旧是汩汩涌出的古泉。毓秀钟灵的沃土,孕育出一代中华女杰——于凤至,故乡因此更美丽,后人因此更自豪。我们修缮了于凤至故居,更修缮了那种民族精神;我们保留了四合院落,更承袭了先辈的爱国情怀。
  承载自然的赋予,乡村从历史中走来,积淀内涵,美丽自在底蕴;接受时代的雕琢,乡村向未来阔步,踵事增华,美丽尚在路上!
责任编辑:郭凤杰
首页 | 资讯 | 关注 | 玩乐 | 吃喝 | 企业 | 房产 | 时尚 | 生活 | 图片

魅力岭城 版权所有 Power by Cn0434.Com 技术支持:阡陌网络

ICP备案 :吉ICP备10200767号-8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223号